山东省聊城市水城中学

学校概况学校资讯

诗墨融端午,家国共传承——聊城市水城中学举行端午节主题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06-04 10:49 栏目:学校资讯 发布单位:山东省聊城市水城中学 点击量:414 【公开】

当千年诗韵浸润端午粽香,当青春笔触勾勒家国情怀,5月30日,聊城市水城中学高一年级举行“诗墨融端午 家国共传承”端午主题活动。高一年级教师钱鹏担任主持,副校长苏学林、高一年级主任李广伟及高一师生齐聚,在诗词吟诵、民俗思辨与翰墨挥毫中,解锁传统节日的文化密码。

1.jpg
2.jpg





致辞启新:墨香里的文化叩问


“粽香传文脉,家国共安康!”苏学林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,端午不仅是插艾食粽的民俗符号,更是“家国同构”精神的文化烙印。他寄语同学们:“以诗墨为舟,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文明珍珠,让古老智慧照亮现代生活的精神航道。”

3.jpg





诗俗雅集:千年文脉的双向奔赴


诗词吟诵传薪火:高一5班在牛传卿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苏艺阳、尹关铭珠、郑华将、李瑞泽以铿锵语调朗诵《离骚》,将屈原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的爱国热忱娓娓道来;《浣溪沙·端午》的吟诵声中,“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”的民俗画卷徐徐展开,让千年之前的艾香与今朝的书声遥相呼应。

4.jpg
5.jpg
6.jpg


粽叶飘香 端午安康

民俗讲解探源流:高一1班在钱鹏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于昕可、葛姝彤聚焦“习俗变迁”,从沐兰汤、佩豆娘的古义,到甜咸粽的南北之争,串联起端午从驱邪仪式到文化纪念的千年演变,引发师生的积极互动。7.jpg

8.jpg




笔绘端午:横竖撇捺间的文脉生长


活动现场,书法展架成为焦点——水城中学国学社的同学们在武金丽老师的指导下,现场挥毫书写《离骚》名句、端午诗词,隶书端庄、行书飘逸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等字迹跃然纸上。笔墨间不仅是对诗韵的临摹,更是以青春笔触续写文脉的郑重承诺,让端午精神在方寸之间具象可感。

9.jpg
10.jpg


11.jpg
12.jpg

浓|情|过|端|午

13.jpg
14.jpg
15.jpg
16.png

水城中学国学社成员:王梓涵、秦雪雨、郝振彤、任昊宇、鲁李洋、谭丽姝、周子宸等

思辨今声:屈原精神的现代解码

高一年级教师耿振军构建起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场域。他深入阐释,屈原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的民本情怀,与当代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;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求索精神,正呼应着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姿态。

17.jpg
18.jpg

现场师生围绕“屈原精神如何照进现代生活”展开热烈互动,思维的火花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迸发,让两千年前的爱国诗篇,成为解码当代青年责任担当的文化密钥。

19.jpg
20.jpg

浓|情|过|端|午

21.jpg


22.jpg

总结寄语:让家国情怀照进未来

高一年级主任李广伟在总结中深情表示:“今日的墨香与诗声,是对千年文脉的打捞,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应。”他勉励同学们:“将‘长太息以掩涕兮’的悲悯情怀,化作‘吾将上下而求索’的奋斗姿态,让端午的精神内核,成为青春征程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。”

23.jpg


活动在悠悠墨香与琅琅诗声中渐入尾声,却在师生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。 从楚辞的激昂吟诵到民俗的深度解读,从书法的笔端风华到思想的古今思辨,这场文化盛宴不仅是对端午精神的致敬,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神启航——愿水城中学学子带着“家国情怀”的文化基因,在时代浪潮中扬起传承与创新的双帆,让千年文脉在青春的航程中奔涌不息,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文化新篇!




评论

还能输入140

用户评论

Copyright© 2021 lcedu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    鲁ICP备06000978号-1         
技术运营支持: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    客户服务热线:400-1166-112   
举报电话:(0531) 88928653 校园开放平台
学校地址:山东省聊城市市直聊城市卫育路65号    联系电话:0635-8387711     联系邮箱:shuicheng7711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