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“双减”大家谈

对“双减”工作的认识与举措——柿子园镇中心小学中心校区

  • 莘县教育和体育局
  • 2022-02-23 10:26
  • 阅读 409
分享到:

    为准确把握“双减”政策的工作思路、工作要领和方式方法, 深入推进“五项管理”走深走实,我校积极召开落实“双减”工作、强化“五项管理”培训会,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,让学生幸福健康成长,我校打破传统僵化作业管理方式与作业布置模式,在作业减负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和尝试,取得良好的成效。

一、对“双减”工作的认识

当前,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,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。首先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、思想品德。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,睡眠不足,又缺乏锻炼,体力下降。这样下去,国民体质下降,今人担忧。“双减”政策提出的背景还有校外机构的盛行,现在的校外培训机构却提前、超纲给孩子们上课,变成了“影子学校”,形成了校内、校外两套教学体系,影响学校教师的正常教学。

1.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,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。布置科学、合理、有效的作业,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、形成能力、培养习惯,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、精准分析学情、改进教学方法,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、开展科学评价、提高教育质量。

2.作业要“有发必收,有收必改,有改必评”,抓牢“发、收、改、评”四个环节,真正实现从“了解学生”到“针对学生”,再到“对症学生”的完美教育闭环。作业研究的过程,也就是教师对学科知识更深入地认识的过程,是对转变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加深理解的过程。

3.教师应该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,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,系统化选编、改编、创编符合学习规律、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命题。教师编制作业的过程,就是其隐性经验的外显化、组合化的过程,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。

二、我校在落实“双减”工作的做法

1.积极完善家校协作。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把家庭教育放在了法律高度,家庭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,这就要求家长们要在法律的框架下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。我校通过举行不同形式的家长会,提升家长对学校“双减” 工作的认识。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工作,认真听取家长委员对“双减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。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,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解读力度,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、质量观和育儿观、人才观,凝聚教育共识,缓解教育焦虑。

2.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内容。我校一、二年级不再组织统一考试,其他年级每学期1次统一考试。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,考试命题应由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、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要求,科学把握试题的难度,不出偏题、怪题。我校积极落实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》,通过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、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、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,科学客观地评价我校办学质量、学生发展质量,以评价促进教育观念转变,促进我校教育教改,促进我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。

3.加强课后延时服务能力。根据县教体局文件精神和镇中心小学工作意见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、课后服务管理制度、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安排表、看护教师工作周计划、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登记表、 课后看护致家长一封信、 班级课后看护活动记录、教务处课后看护周总结等。

4.开足开齐课程,零起点教学。我校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,不随意增减课程,不增加周活动总量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,不搞突击教学,不擅自提前结束新课,不随意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、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。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、劳动、道德与法治、科学、音乐、美术等课程。

5.丰富服务内容,提高服务质量。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兴趣,家长的愿望与需求,师资的条件与能力,因校制宜,因龄制宜,因师制宜,因时制宜。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作为学生课后服务的“加餐”,书法课、舞蹈课、足球训练、合唱队、绘画课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程,组织有需求的学生自主阅读、开展轻松的益智课堂等,从而培养“有道德、高智能、强体魄、懂审美、会劳动”的好少年。

6.统筹好减负与提质。我校把作业总量控下来,制定和完善作业管理细则,确保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、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30分钟,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刚性要求得到有效落实。我校积极探索把作业质量提上来,聚焦素养优化作业设计、布置、批改、分析反馈、辅导等教与学闭环管理机制。我校积极完善常规考核制度,明确检查考核要求,让教师教学、学校考核有据可依,有章可循,将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检查结果与教师量化考核挂钩。

7.建立作业减负监督反馈制度。按照上级减负政策要求,高质量推进减负工作,力求实效。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,学生座谈会、问卷调查和作业减负记录表等渠道方式,了解发现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,及时修正解决,坚决把减负工作进行到底。

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实施后,大部分学生上学时间延迟了,睡眠时间充足了,作业负担减轻了,课后服务的花样增加了;孩子们参加校外培训的负担也大大减少了,腾出来的时间可以找伙伴玩了,可以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了,运动、阅读的空间也有了,在田间地头奔跑,在大自然中嬉戏,在公园里跳绳、滚铁环、玩游戏、捉迷藏的孩子们增加了;家庭用于校外培训的支出锐减了,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多了,父子、母子关系和谐了,过去那种“不做作业母慈子孝,一做作业鸡飞狗跳”的局面没有了;学校回到主阵地,家校共育“一家亲”,教育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。我校将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模式,加强作业管理,落实民心工程,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实、更细、更新。

7.jpg





上一篇:因材施教 快乐成长 --十八里铺镇黄楼店 下一篇: 做好“双减”中的“加法运算”——十八里铺

发布评论

还能输入 140

用户评论